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防震减灾要闻 >> 正文

坚持自立自强 强化使命担当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地震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03-11 08:37:59  作者:  来源: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地震系统干部职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防震减灾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把握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推进高水平地震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地震科技支撑,坚决扛起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政治责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地震安全保障。

扛起政治责任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江苏发展定向把脉,饱含着对江苏的关心关怀和殷切希望。对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落实好挑大梁责任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江苏省地震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陈健表示,江苏正全力以赴推进巨灾防范工程、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下一步,将主动衔接好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高质量编制防震减灾“十五五”规划,持续完善区域联防联建机制,推动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技能实训是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提升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在地震系统也要走在前列,树立更高目标,迈向更高水平,取得更大成效。”山东省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工程师宋金龙说,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山东省社会公众地震逃生避险实训基地,持续提升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和逃生避险能力,努力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地震部门应有贡献。

加快科技攻关 强化地震科技创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保障作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聂桂波表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近些年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研发下一代预警技术,建立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感知系统,构建大震巨灾风险防控体系。与此同时,还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瓶颈。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体系支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形成了覆盖“监测预警-工程防护-应急处置”的全链条技术方案。

“地震预测研究所作为国家级地震科学研究机构,推进地震科技创新,防范地震灾害风险责任重大。”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室主任王武星表示,近年来,预测所通过多学科融合,将光纤观测、井下观测、物理预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测,牵头开展全国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地震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等工作,推动地震预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未来将持续强化地震预测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进一步深入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地震科技成果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加快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赋能地震业务,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科技水平。”湖北省地震局研究员胡敏章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会很深,他说:“目前湖北省地震局作为具备‘产-学-研-检-用’一体化、全链条业务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单位,将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加快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在地震监测、仪器研发制造、观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拓展应用,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和装备保障能力,在服务减灾、服务社会中争创一流业绩。”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市县防震减灾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甘肃省是一个多震省份,夯实防震减灾基层基础,提升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效能、落实基层责任意义重大。”甘肃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与应急处处长张元芳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灾种,大应急”框架下,牢固树立市县防震减灾“一盘棋”发展理念,健全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推进防震减灾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根基、强枝干、展新叶。持续深化省级地震局的“业务支撑”作用、市县地震部门的“服务窗口”作用,拓展“防震减灾+”服务内涵外延,进一步推动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分级分类开展市县防震减灾赋能培训,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湖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与应急处(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沛华表示,近年来,湖南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服务转型升级,持续夯实防震减灾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公共防震避险能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防震减灾造福人民”殷殷嘱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新创作,融合新兴媒体、新兴技术提升科普服务传播力、品牌力,实现防震减灾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进一步优化。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多、密度大,扎实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河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处长裴宗厂表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夯实市县地震基础工作是关键。河南将以提升服务市县防震减灾基础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协同开展地震异常核实、强化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协同、共同做好地震科普宣传等方面,持续深化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健全地震监测中心站与市县协同工作机制,在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持续深化台站改革,对夯实地震基础核心业务非常关键。”陕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副处长黄文明表示,将强化地震监测中心站在辖区地级市监测力量配置,细化地震监测中心站服务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事项,实化中心站与辖区市县地震部门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地震应急能力,结合陕北、关中、陕南震情社情实际发展矿震监测、文物保护等特色服务,发挥地震监测中心站服务地方“桥头堡”作用,努力以改革创新推进防震事业现代化建设。

“我们要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首先就是要提升基层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福建省泉州市地震局局长张春权体会很深:“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拓展地震预警服务、配备救援救灾物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地震灾害三维情景模拟建设,夯实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提升应对地震灾害的处置能力,为本区域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防提供有力支撑。”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防震减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