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海市地震局党组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工作部署,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优化台站管理模式,聚焦业务体系重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在机构改革、台站党建、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优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机构改革
高度重视,推进中心站改革任务落细落实。上海市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地震台站改革工作,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中心站改革任务和措施步骤;强化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改革进行动员、调度和部署,将中心站改革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因地制宜,设置佘山中心站并出台“三定”规定。局党组结合上海实际,依托历史悠久、具备区位和业务优势的原佘山台设置了佘山中心站,并迅速印发中心站“三定”规定,明确改革方向。今年6月,佘山中心站正式挂牌,全面承担上海16个区119个地震监测站点的相关工作,实现“工作不断”。
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设置中心站内设机构。在反复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内设机构“小三定”,实现中心站“三定”细化。结合新一轮的全员竞聘,顺利完成佘山中心站定岗定责、职责细化和全员聘用。
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加大宣传力度,凝聚中心站改革共识。局党组成员多次带队前往中心站进行改革调研和政策宣贯,参加挂牌仪式,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强化党建工作,实现支部应建尽建。制定中心站党建工作方案和支部设置方案,设置佘山中心站党支部并增选支委,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根据改革需要,选拔能承重、敢担当、肯吃苦、善于攻坚克难抓落实的2位干部充实到中心站领导岗位上,确保中心站核心领导力量突出。中心站领导班子主动担责,在不增加人手的前提下主动承担上海地区全部地球物理站网的运维任务。
完善激励机制,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创新合并管理、异地办公的“一站两地”运行管理模式。深化中心站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动态绩效管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使中心站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拓展业务领域,加快全面转型发展
夯实主责主业,推进中心站基本业务体系建设。制定运维保障等中心站相关业务规定,科学设置运维保障、地震应急、风险防范等业务岗位,制定中心站轮训计划,强化岗位培训和人员交流培养。
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中心站业务全面转型升级。探索建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应急响应、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职能;依托上海地震科普馆,打造科普宣传教育名片,为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下一步,上海市地震局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中心站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中心站全面转型升级,有力支撑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