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回顾唐山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动实践,对于做好新时代河北省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之际,到唐山市视察指出,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饱含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考量和深刻忧思,是对我国多年来灾害治理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的高度凝练和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北省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灾害频发,地震数量约占全国的10%,震情形势比较严峻。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财富越集中,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风险将更加凸显,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就越广泛。同时,河北是京畿重地、首都“护城河”,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大。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趋利避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指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提升河北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防震减灾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河北省在充分总结防灾减灾救灾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防震减灾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建立了抗震救灾和防震减灾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得到加强。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地震监测台网。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具备8分钟内3.0级及以上正式速报,省内部分区域30分钟烈度速报的能力。组织完成了11个设区市会商机制改革,与周边省市地震部门建立了联合会商机制和常态化的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机制。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河北子项目)新建台站654个,改造台站136个,建设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中心,布设347个紧急发布终端。河北省区域烈度速报台网系统建设250个台站,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总体运行率在98.99%以上。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推动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重大工程建设。查明了11个设区市活断层分布情况,成果广泛应用与国土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开展全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联合印发《关于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进一步优化服务。出台了《河北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河北省城乡居住房屋抗震设计导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提高防震减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高效应对处置了3.0级以上地震32次,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迈出新步伐。中国地震局、国家发改委、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地震安全专项规划》,成为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中第一个印发的重点专项规划。省地震局、省发改委和雄安新区管委会联合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地震安全专项规划实施意见》,确保专项规划落地实施。联合印发《京津冀防震减灾协同发展规划》《京津冀监测预报业务一体化改革工作方案(2018-2020年)》,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在张家口地区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示范台网,安装了部分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初步形成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地震发生后秒级预警能力和地震破坏情况的快速报送能力。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重点时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每年覆盖公众达数百万人次。
回顾多年来的工作,河北省防震减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道路,也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和启迪。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始终把人民对包括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筑牢防震减灾安全底线。必须坚持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化对地震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和灾害链规律的认识,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识别、管控、化解等各环节工作,主动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着力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创新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必须坚持开放合作,防震减灾事业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防震减灾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大格局。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神圣光荣,党寄予厚望,人民寄予期待。河北省地震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充分吸取唐山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经验,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不断提高全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以告慰唐山地震逝者,诠释地震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理解、支持下,一定能共筑更加安全、美好、幸福的生活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