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防震减灾要闻 >> 正文

工力所35岁科学家林旭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01-17 15:31: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工力所作为参加单位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工力所林旭川研究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奖。这是工力所继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该项目由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牵头,基于我国近年来高层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针对广泛应用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亟需创新、节点与连接复杂、理论分析方法缺失、精确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缺失、抗倒塌与舒适度分析与设计理论缺失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工力所作为主要参加单位之一,主要负责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研究,研发了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高效率建模与计算技术,开发了钢-混凝土组合与混合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软件。针对新型混合结构体系,探明了地震荷载等作用下的结构工作机理,提出了抗震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相关抗震设计理论,在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近年来,工力所作为科技部和中国地震局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地震局“四梁八柱”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郑国光局长对工力所“出成果、出人才”的批示指示,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林旭川研究员早年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后,到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在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4年回国,并到工力所开展结构工程抗震减震、区域与地震灾害模拟、结构非线性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超算“天河二号”2017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