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应急管理部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这一年,我们以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着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业务现代化水平新提升。
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缩短16%,震级准确度提升22%。实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西藏西部、青海西部、新疆西南部地震监测能力由3.5级提升到3.0级。累计建成23个检测实验室和比测台站,地震计量体系初具规模。建立非天然地震信息报送业务,全年完成60余起爆炸、矿震等非天然地震事件信息服务。完善重点危险区地震预报研判机制,研发地震风险概率预测技术。全面启动国家预警工程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建设,福建、四川、河北、新疆等7个省(区)累计安装烈度仪5000余套,重点地区预警网络初步成型。联合广电部门探索利用应急广播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推动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与国铁集团实现地震信息互联互通。福建、四川等地区初步具备地震预警服务能力。完成全国两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地震安保工作。
这一年,我们以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实施,与发展改革、财政、住建等部门建立风险防治协同机制。编制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方案,确定87个试点市县。天津市政府印发加强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意见,河北、广东、陕西等省局牵头实施本省自然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组织首次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执行情况检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发布新版地震巨灾风险模型,建立政府、社会、个人风险共担机制。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唐山建设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四川、江苏、河南等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全面铺开,吉林延吉、海南海口等40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进展顺利,福建省开展陆地与海洋地震风险基础探测。开展川藏铁路、大唐海南核电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11个年度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完成国内外地震应急响应处置64次,震后高效开展快速评估、趋势会商、烈度评定、新闻宣传等工作,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提供技术产品和决策建议。
这一年,我们以围绕大局的服务意识,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持续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建设,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出台中国地震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意见,开展“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发布1项地震国家标准,审查通过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等16项行业标准,完成131项标准复审和清理。山西省出台地震预警政府规章,天津局、新疆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河北、河南等省局被评为省依法行政工作优秀单位。山西、安徽、宁夏等16个省(区)出台区域性地震安评管理办法。
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成立公共服务司,为港珠澳大桥、云南龙江特大桥等10余项重大工程提供地震安全监测服务,为雄安新区等59项重点工程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技术服务。减隔震技术逐步纳入各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世界最大单体隔震建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地震播报机器人服务产品达5大类25项,地震速报微博年阅读量超27亿人次。福建局初步建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中国地震区划APP上线运行。在国际减灾日通过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发布“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主题视频,浏览量近300万。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协举办科技列车甘肃行、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科学传播论坛。举办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讲解大赛、全国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大赛。
这一年,我们以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着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主席见证“张衡一号”02卫星中意合作备忘录签署和援尼泊尔地震监测台网移交。2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项目、援老挝地震监测台网项目、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项目顺利实施。与尼泊尔、美国、加拿大、冰岛、老挝等国举行双边高层交流,与蒙古、亚美尼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召开第二届地震预警国际研讨会。统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等国家科技项目经费2亿元,开展地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联合自然资源部推进“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承担川藏铁路重大科技攻关重点任务。“张衡一号”01卫星首次获取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地磁图和电离层分布模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千米深井钻探,启动深井、宽频带地震观测,发布8个科学模型。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获批成立。北京白家疃地球观象台等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科技部评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局、江西局、湖北局和震防中心等单位与地方科研单位联合组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工力所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地球所专家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遴选117名优秀人才和26个创新团队,组建中国地震局人才库。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防震减灾事业已经走过千山万水,还要继续跋山涉水。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秉持“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不懈怠再踏新征程,不松劲跑出好成绩,大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利的地震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