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地震局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政策,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有序推进两项改造工作,持续改善农村群众居住质量,有效提升农房抗震设防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结合地震灾害避险搬迁,推动灾害威胁户清零。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实施以来,张掖市地震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遵循“统筹规划、应搬尽搬、分期分批、科学有序”的原则,先后组织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深入全市60个乡镇开展3轮次调查摸底,通过走访搬迁群众、实地查看地震断裂带周边村落等方式,对地震断裂带200米范围内农居房屋进行“过筛子”,制定“一户一策”,严格落实包抓责任,把搬迁好处讲清楚,把搬迁政策说明白,帮助群众算好“安全账”“经济账”和“长远账”,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在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和搬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全面做到应搬尽搬、应搬早搬。三年来,17305户群众享受了地震灾害避险搬迁政策,彻底告别了危旧隐患房,搬入了安全新居。民乐县乐民新城集中安置项目入选中国地震局典型案例。搬迁过程中地震部门“巨灾少受损,大震不死人,小震不伤人”的最终目的逐步实现。
二是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推动低收入人群清零。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受地质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房屋抗震设防水平相对较低,抵御大震巨灾风险能力较弱,在历年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市地震局聚焦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推动各县区针对整村搬迁群众中符合政策条件的低保边缘户和易致贫返贫监测户出台相关政策,并会同民政部门综合比对信息,对同时满足仅有一套住房、经鉴定不满足抗震设防目标要求且有能力、有意愿按照抗震设防标准新建住房要求的“六类重点对象”纳入年度农房抗震改造任务和地震灾害避险搬迁对象,解决了低收入人群发展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搬迁入住的主动性、积极性,打消了不想搬、不愿搬的思想顾虑,三年来,完成低收入家庭房屋搬迁11户,改造310户;因房屋在历年地震中受损搬迁3400户,改造10795户,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危险区群众的搬迁改造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是结合“和美村庄”建设,推动村社土坯房清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统领,以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为目的,将农房抗震改造与乡村整体规划相结合、与地震灾害避险搬迁相结合,多方想办法、找政策,将房屋抗震设防性能不足的5500户农户纳入全市地震灾害避险搬迁范围,打造了一批“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示范乡村。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在地灾搬迁乡镇集中安置点的基础上,顺应群众意愿,打破村域界限,植入“丝路驿站·长城文化”理念,让散居变集居,村庄变社区,不仅实现了村庄二次规划,还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