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党委宣传部、地震局,省直各有关部门,省属各新闻单位:
现将《甘肃省2018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地震局
2018年2月28日
甘肃省2018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宣传和科普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对于落实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94号)、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震防发〔2016〕6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指导意见》(甘办发〔2017〕8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联合实施“互联网+地震科普”行动,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着力培育传播防震减灾文化,着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开展“七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进部队)、“平安中国”、全省防震减灾知识大赛等系列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宣传常态化和社会化,为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主题明晰,开展防震减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以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地震应急救援等为重点内容,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深入解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重要文件和重大政策举措,宣传报道各地推进防震减灾依法行政、落实各项重要政策、改革措施的新成果、新经验。
(二)紧扣重点,开展灾害防御和救助知识宣传教育。将“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贯穿宣传教育始终,重点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地震谣言识别、避险与疏散常识、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范、心理疏导等知识,强化地震高风险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三)有的放矢,开展形式多样的地震应急演练。以增强各级政府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增强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能力为目的,宣传地震应急救援、自救互救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抗震救灾指挥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自救互救演练、医疗急救演练、防止次生灾害演练等,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四)加强联动,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开展信息发布与推送,持续做好震情、灾情动态信息发布。加强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的沟通,严格信息发布审核,确保关键信息一致。遵循“属地为主、分级分类、口径一致、信息共享”的原则,第一时间传递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解释疑惑。
(五)强化导向,合力提升新闻宣传实效。坚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借力主流媒体,挖掘自媒体潜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认真谋划宣传重点,提升地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工作机制,严格发布程序,落实信息发布责任制,规范发布内容,提升新闻宣传能力和水平。
(六)扩大宣传,开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12”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周)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震减灾公众开放日、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灾后重建成就展及相关考察、应急演练等各种纪念宣传活动。
三、任务安排
(一)横向到边,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1.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平台,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以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等为重点对象,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重要平台,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为重点,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主体班次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专场培训。
2.利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平台,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学校”活动。持续推进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扩展科普教育平台。教育部门要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纳入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课堂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相互融合,每学年安排不少于8个课时的防震减灾相关课程和2次应急避险演练(避震、疏散、自救互救),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组织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
3.配合“精准扶贫”攻坚提升农村民房抗震能力,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我省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配合“精准扶贫”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通过科技活动周、“三下乡”、“关爱生命、预防灾害”等活动,适时采取播放科教片、赠发宣传资料、粘贴挂图、免费提供农村抗震农居建设图集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民房抗震技术。各级地震部门要会同人社、建设、科技等部门针对农村工匠开展抗震技术技能培训,年内举办农居抗震技术培训班1-2期。
4.加强多部门联动,协同开展各类地震科普主题活动。各级地震部门要健全与教育、科技、广电、科协、民委、残联等部门联合宣传机制,将防震减灾知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普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地震台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第七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开展以“防震减灾科普先行”为主题的全省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大赛,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事业发展。
5.开展特色宣传,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宗教场所”活动。全面贯彻中国地震局、国家民委和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震防发〔2015〕61号)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整合防震减灾科普资源与传播渠道,培育和创新品牌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注重将防震减灾科普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各类纪念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特色宣传,增强科普宣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全面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发展。
6.以增强部队地震抢险救灾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进部队”活动。积极探讨和创新防震减灾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完善工作制度。采取专家讲座、实地演练等形式,对部队官兵特别是武警甘肃省总队、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省消防总队及省东部和西部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基层救援官兵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科普知识与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全方位提高部队地震救援理念和抢险救灾能力,确保部队官兵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了。
(二)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1.加强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地震部门会同地方政府、民政、教育、气象等有关部门,在全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力争每个市州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个,每个县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或示范基地至少1个,争取年内再创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4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4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积极推进白银市、玉门市、靖远县、灵台县、文县等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示范县区的创建工作,探索总结多震省防震减灾示范试点创建的标准和模式。
2.规范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基地建设。作为宣传推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要重视推动各地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科普场馆建设。与当地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积极沟通合作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联盟,走规范、统一、互动的融合发展道路,使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为各级党政干部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管理、运维水平,培育讲解队伍,增强公众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多方引入社会资源,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互动体验性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意义深刻的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基地。
3.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地震部门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依然是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地震信息发布作为主要内容,丰富宣传形式,关注舆论热点,加大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交流互动力度。特别是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宪法日等重点宣传时段,切实加大与媒体沟通联络力度,注重政务性、可视性、科普性和趣味性。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公众关注的防震减灾知识。
4.适时组织开展地震救援能力培训。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能力和地震抢险救灾能力、提升救援专业化水平为目的,依托兰州国家搜寻与救护基地培训平台,采取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实战演练等形式,组织开展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应急救援技术培训,市县第一响应人培训,全方位提高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能力。
5.重视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重视宣传作品创作,努力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大防震减灾社会宣教作品的推广力度。完善科普作品体系和创作队伍建设,创新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形式和内容,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作品,不断满足广大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需求。
(三)突出重点,强化特殊时段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开展大型科普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由各级地震部门牵头,配合“七进”活动,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广大公众对防震减灾事业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地震部门要积极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3月25日)、国家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全国科普日(9月14日)等重要时段,协调教育、科协等部门,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2.组织开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为契机,面向全省开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有奖征文和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工作成就巡回展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演讲大赛、文艺汇演等。各地可联合教育、交通、消防、应急办、红十字会等单位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拉动演练活动。
3.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公众开放日”活动。“5.12”当天在兰州国家搜寻与救护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公众开放日”活动,并联合专业救援队和社会力量,开展救援技术演练、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公众参与体验等活动。活动期间将邀请中央、甘肃省、兰州市各大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4.组织开展全省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3月-4月在全省中学生中开展以“防震减灾 知识先行”为主题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大赛围绕地震基础知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内容,进一步向全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理念,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效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民政、教育、地震、新闻出版广电、科协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引入社会资源,深化部门合作,持续推进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确保各项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2.设立专项,保障经费。要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度,保证常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特殊时段宣传教育活动的经费需求,全力保障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3.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各级宣传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主题策划,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经常化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宣传报道防震减灾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积极努力,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各级广电和地震部门要制定形式多样、内容突出的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宣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频道,满足公众实际需求。各级教育和地震部门要监督健全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宣传教育实效和水平。各级科协组织要在科技馆规划建设中设立地震科技科普展区,完善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融合式发展。省政府新闻办、省地震局要加强地震舆情监控,建立应对地震谣传、误传的工作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维护社会稳定。